“
萝卜快跑依靠价格优势吸引用户,却因服务效率和质量问题遭投诉,未来盈利和客户留存成疑,面临新鲜感退却和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
”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江蓠 编辑丨蕨影
当AI在刚刚结束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中大出风头、“诺奖AI时代”言论甚嚣尘上之时,特斯拉以无人驾驶、人形机器人为主角的“We Robot”发布会显得尤为恰逢其会。
在这场又被称为“Robotaxi Day”的发布会中,马斯克将名为CyberCab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以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形象展现于世界面前。人们似乎已经看到了全新的赛博出租车正从“概念车”驶向量产。
特斯拉发布会前夕,百度旗下萝卜快跑被传出已与多个国际公司进行了深入沟通,***进军海外市场。此外,有消息称,萝卜快跑将***在香港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单就布局节奏来看,萝卜快跑盯上海外市场是业务扩张的必要之举,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已先于百度布局出海。但消息选择在特斯拉发布会前夕这一时间节点传出,不得不让人深思,其或许想在特斯拉之前抢夺声量。
诚然,当前以中美为首的自动驾驶竞争战场早已铺开,特斯拉、谷歌、百度全球自动驾驶三大家的格局初步形成。当相关企业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土萝卜”与“洋萝卜”必有一战。
马斯克曾将特斯拉的Robotaxi称作是“交通行业革命”,那么问题来了,通过全新的车型和运作模式设想站在了现存所有自动驾驶企业的对立面,特斯拉想革的是谁的命?
尽管马斯克在发布会上尚未对Robotaxi新款车型何时量产给出具体时间表,被外界认为“画大饼”,一夜蒸发670亿美元。但不可否认的是,面对新变量的入局,萝卜快跑已经率先开始慌了。
01.
特斯拉入局,萝卜承压?
作为中美自动驾驶头部企业,市场一直以来将特斯拉和萝卜快跑深度对标。
特斯拉发布会上,就Robotaxi发布了两款车型,分别为能容纳2人的CyberCab和可容纳20人的客货两用无人驾驶公交车Robovan。
其中,CyberCab颠覆了传统车型,流线型车身+蝶翼式车门的外形,无方向盘、无踏板、无后视镜、无安全带的设定让许多人直呼科幻照进了现实。社交媒体中也有人感叹“没有方向盘和踏板,这才是真正的无人驾驶”。
与之相比,当前全球无人驾驶企业所使用车辆,在外形和硬件设计方面都与传统车辆相差不大。
以萝卜快跑为例,其运营车队目前涵盖林肯MKZ Hybrid、极狐αT、理想ONE、长安Lumin以及荣威iMAX 8等等多种车型。
今年5月的百度Apollo Day 2024活动中,推出了萝卜快跑的最新一代无人车江铃颐驰06。相较于前一代车型,其整车成本大幅降低了60%,但就外形和硬件形态方面,并未给市场太多惊喜。
尽管对于量产的具体时间线含糊其辞,但马斯克预计将在2026年开始投产CyberCab,并预计特斯拉将在明年在得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启动无人监督的完全自动驾驶(FSD)功能。
所谓FSD,是完全自动驾驶系统的简称,其测试版于2020年推出,是特斯拉大力推行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FSD的自动驾驶水平,马斯克表现出了高度自信,称FSD的安全水平可以超过人类驾驶10倍左右。
对标FSD,萝卜快跑搭载的是百度Apollo的无人驾驶技术。今年5月,百度在Apollo Day上发布了全球首个支持L4级无人驾驶应用的自动驾驶大模型Apollo ADFM,其安全性同样宣称高于人类驾驶员10倍以上。
同样以“10倍”作为系统安全性衡量标准,特斯拉FSD和百度Apollo都还需要海量数据的长期验证。
就颠覆性来讲,马斯克在发布会中重申了无人驾驶共享出行概念,即允许车主将闲置的自动驾驶车辆加入到特斯拉旗下的共享平台中来,从而实现“用户在家躺,车自己赚钱”的模式。
这一创新的商业模式若落地,无疑将提高车辆使用率,达到车主与车企之间的双赢。毋庸置疑,在想象力方面,目前全球一众自动驾驶参与者尚难以望其项背。
相比于萝卜快跑,特斯拉Robotaxi给出的新鲜感显然更多,同样拉高了市场对于自动驾驶的想象空间。
尽管不少市场声音怀疑马斯克在发布会中针对Robotaxi所透露的细节较少,只是“演示了一份科幻PPT”,但现场50辆Robotaxi给萝卜快跑们带来的压力显然不小。
02.
无边界之战,群敌环伺
当前国内自动驾驶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但在世界格局中与美国同属头部梯队,且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开源证券在研报中预测,2030 年,国内Robotaxi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近 5000 亿元规模。
巨大的产业价值吸引着相关企业跑步入场,其中不乏互联网大厂和头部汽车企业。
截至目前,国内Robotaxi相关企业中,除萝卜快跑、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如祺出行等知名度较高的公司外,新入局者中元戎启行、安滴科技、Momenta背后的投资者分别为阿里巴巴、滴滴自动驾驶、广汽埃安、上汽集团。
除此之外,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对于Robotaxi也颇有兴趣。在特斯拉发布会前一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透露了相关业务进展:2025年下半年在量产车上实现对标海外一流Robotaxi的软件使用体验、2026年正式推出首款Robotaxi产品。
在一众入局者中,萝卜快跑背靠百度,商业化进程居首。截至目前,其已在武汉、北京、广州等11个城市落地。但尽管如此,在与国内企业竞速的同时,国外竞争者的入局也使得其陷入群敌环伺的境地。
在全球汽车销售的国家边界模糊常态化背景下,自动驾驶也正在投入无边界战争的汪洋大海。
今年9月,特斯拉AI团队在海外媒体上公布,预计2025年Q1季度在中国和欧洲推出全自动驾驶FSD系统,目前仍有待监管批准。
在专业人士的眼中,FSD系统几乎可以算得上全球最先进水平,此番入华必将吹皱国内一池春水。而由于与特斯拉在Robotaxi方面的国际地位属同一量级,FSD入华造成的冲击,萝卜快跑必然首当其冲。
早在2018年,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已开始布局中国市场。其于2018年5月22日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了慧摩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为350万元,由Waymo全资持股。在该公司的经营范围中,“自动驾驶汽车部件及产品”尤为引人注目。
在国外自动驾驶企业布局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自动驾驶参与者也在出海的道路上狂奔。
早在2021年11月,文远知行和合作伙伴Bayanat共同在阿联酋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之后又先后布局卡塔尔、沙特、法国和新加坡。其自动驾驶出海项目集中于无人驾驶小巴和清扫车。
小马智行也在去年以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目前业务覆盖欧洲、东亚和中东等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10月,小马智行宣布***与沙特***王国新未来城(NEOM)在沙特西北部的新未来城成立合资公司之时,其还获得了NEOM及旗下投资基金的1亿美元投资,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全球化研发和运营投入等。
除此之外,比亚迪也于今年7月宣布与Uber达成合作,双方将合作开发比亚迪自动驾驶汽车,并将其部署在Uber平台上。
对于比亚迪躬身入局Robotaxi,马斯克下场点评“比亚迪需要快速改变路线,否则就要有麻烦了”。火药味十足的评论背后,不难看出无人驾驶出租车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
03.
守土or拓疆?攘外必先安内
对于出海的布局,萝卜快跑并不是先驱者。而在全球Robotaxi无边界战争烽烟四起之时,相较于出海,守好国内封地或许才是其当前更应该考虑的事情。
诚然,在国内市场,萝卜快跑的商业化进程已经结出果实。
据百度财报,2024年第二季度,萝卜快跑供应的自动驾驶订单约89.9万单,同比增长26%,总服务量已超700万单。
对于订单的增长,大手笔优惠和消费者对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新鲜感或为重要原因。
网上流传的一份订单显示,28元的总里程,乘客只支付了26.52元。与传统网约车相比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为萝卜快跑吸引了不少订单,但细看车费明细,26.52元的车费是在商家优惠109.52元后得出的,未优惠前的实际车费为136.04元。
对此,不少人提出担忧,在早期以价换量铺陈市场结束之后,出于盈利目的下调优惠力度是必然结果,届时萝卜快跑能拿出更具吸引力的内容留住客户吗?
除价格优势外,不少消费者因对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好奇而选择乘坐。在武汉,萝卜快跑俨然已被加入游客打卡清单。
诚然,订单量的增长为萝卜快跑维持头部地位提供了底气,但当新鲜感过去,或更有新鲜感的Robotaxi(如特斯拉CyberCab)量产入华,萝卜快跑的优势还有几何?
就当前运营数据来看,萝卜快跑的安全性基本经受住了考验。据统计,百度Apollo为每辆无人车及乘客购买了500万的保险,但过去两年的数据显示,实际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1/14。
而在不断增加的订单量和安全性基本得到保障背后,是消费者对其服务质量从未消失的质疑。
在社交媒体、黑猫投诉,甚至苹果的App Store中,乘坐过萝卜快跑的消费者对其服务质量的吐槽层出不穷,多集中于等车时间长、车速慢、绕路、固定站点、售后服务差等。
其中,对于最突出的效率问题,多位消费者吐槽,从下单到上车,等候时间超1小时。而在行驶过程中也出现灵活性不足、急刹等问题。
尽管当前对萝卜快跑的质疑可以套用在整个自动驾驶行业,但由于其商业化进程速度更快,矛盾也更为尖锐。
相较于公共交通,消费者在选择网约车时,效率问题是放入考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尽管大手笔优惠和新鲜感驱使萝卜快跑订单增长,但效率问题正成为消费者对其祛魅的首要因素。
与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们目标一致,萝卜快跑出海固然少不了扩大市场规模、打破国际壁垒等考量,但出海面临的国家政策、本土化等挑战也是难啃的骨头。在特斯拉、谷歌等对国内市场虎视眈眈之际选择出海,萝卜出行们仍存后院失火的隐忧。
对于以萝卜快跑为代表的国内无人驾驶企业来说,全球化势不可挡。但在特斯拉、谷歌瞄准国内市场蛋糕之时,萝卜们应该优先考虑的是如何守擂。至少,攘外的优先级应该放在安内之后。
- The end -
标签: #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