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摩根士丹利基金发文称,近两年,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代表之一的光伏行业,由于阶段性的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经历了反复的磨底。而在8月底,行业似乎迎来了变化,国内两大硅片龙头公司纷纷宣布上调硅片报价。目前来看,光伏产业链价格处于底部位置,未来海外或将进入降息周期,利率有望下行,光伏项目收益率提升可能会***需求超预期。当前板块预期低、估值低、机构持仓低,板块配置性价比值得关注。
光伏行业的“至暗时刻”
近年来,中国不断发展新能源转型,光伏产业是推动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光伏行业自2021年起快速扩张,不少厂家跨界涌入,产能快速释放,再加上技术路线尚未完全统一且迭代频繁,导致光伏产业链呈现出“内卷状态”,盈利空间逐步收窄,多环节价格击破成本线。
2022年以来,中国硅片市场价震荡走低,各类型硅片价格均有所下跌,2024年6月,一线厂商的单晶硅片市场价(156mmX156mm)仅1.2元/片。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11年8月-2024年8月
在这一背景下,随之而来的是光伏企业频现的项目终止或延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显示,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环节项目终止/延期规模分别达30万吨/15GW/60GW/20GW,相关项目超过20个。受到产能过剩及产业链价格低迷的影响,行业开工率也处于较低水平,主链环节约在60%左右,库存保持高位,甚至出现了部分企业停产的情况。
优胜劣汰,利好行业长期发展
即便光伏在近两年正在经历“至暗时刻”,但即便如此,中国光伏行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依然稳固。
国内方面,近些年装机需求“井喷”。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55GW,2022年新增87GW,2023年新增数量大幅增加至216GW。
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
而在“出海”方面,据海关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29.9%。中国企业已经不再是“全球工厂”的1.0状态,而进阶到“主动”走出去的全球化2.0阶段。
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在短期会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盈利能力,但在中长期会推动行业内的“优胜劣汰”,使得更具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甚至走向海外,而那些落后的产能则逐渐退出市场。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在近期也曾表示,中长期随着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加快清出,市场价格也有望回归到合理水平。价格在经历短期的抛售阵痛期后,中长期来看市场供需将处于持续向好的趋势,价格也有望逐步止跌。
回暖有望,光伏行业性价比凸显
如今,光伏产业链正处于扩张之后的调整阶段,是成长过程中的“阵痛期”。事实上,在政策面上,光伏始终是国家重视的行业之一,利好消息时有传出。
就在最近的8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能源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光伏等领域实现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还提到了支持光伏电站构网型改造。光伏十多年来从技术到设备都有了多次迭代升级。随着第三代光伏技术的成熟,无论是成本还是转化效率都会有一个提升,能源设备生产企业、配套部件生产企业以及新型原料供应企业都有望从中受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
标签: #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