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超20%!建行:上调风险等级!
日前建行公告,公司遵循产品风险等级评定孰高原则,上调17只代销公募基金的风险等级。本次被调高风险等级的17只基金中,过去一年平均跌幅超过了20%,甚至个别产品跌幅超过了四成,业绩收正的仅有嘉实全球互联网一只产品,涨幅为10%,但在此区间内最大回撤也有20%。
随着行情的剧烈震荡,部分主动权益类产品的业绩以及回撤均不甚乐观,所有客户群体中,风险偏好更低的银行客户更“受伤”,而据基金代销数据,近年来银行渠道“半壁江山”的地位也在券商或第三方渠道冲击下岌岌可危。
建行上调17只基金风险等级
8月9日,建行***公告,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令第130号)、《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中基协发〔2017〕4号)等规定要求,为切实履行适当性义务,保护投资者权益,建行遵循产品风险等级评定孰高原则,近期已调整部分代销公募基金产品风险等级。
建设银行此次将17只基金由“R3—中风险”调整为“R4—中高风险”。
据了解,R3(平衡型产品)指的是不承诺保本,风险适度,投资领域包括股票、债券、外汇等。它们旨在寻求资本增值的同时,也注重资金的流动性。平衡型基金适合那些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希望在保持一定收益的同时分散风险的投资者。
R4(进取型产品)指的是不承诺保本,风险相对较高,收益也相对较高。它们通常投资于股权、期货、期权等高风险资产,旨在追求较高的资本增值。进取型基金适合那些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
本次被调高风险等级的17只基金,过去一年平均跌幅超过了20%,个别产品跌幅超过了四成,业绩收正的仅有嘉实全球互联网一只产品,涨幅为10%,但在此区间内最大回撤也有20%。
根据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发行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坚持“了解产品”和“了解客户”的经营理念,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向投资者销售与其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相适应的资产管理产品。禁止欺诈或者误导投资者购买与其风险承担能力不匹配的资产管理产品。
6月份已有调整
此前6月份,还有民生银行、宁波银行先后公告宣布调整部分旗下代销公募基金的风险评级,同样主要涉及旗下代销的中、高风险产品。
有公募人士表示,对代销基金进行风险等级的评定和调整是银行的自主行为,一般不需要经过基金公司。“但机构都会定期对基金风险进行重估,无论是基金公司直销还是渠道代销。所以基金的风险评级发生变化本身还是比较正常的情况。”
而***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曾指出,在其基金评价业务实践中,可能存在某些非标准化分类下,基金的适当性风险等级在相邻区域内两可的特殊情况。在此特殊情况下,基金管理人可以主动申请下调或者上调其适当性风险等级,不过整体会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不同银行对同一基金产品的风险等级评估不同反映出银行在基金风险等级评估上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评估由单家银行自己来做,行业内没有统一的标准。”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考虑到不同银行的客户群体可能有区别,基于自身客户群体的风险偏好,在对资管产品进行评估的时候,可能考虑一些本行因素,也具有合理性。
基金代销“半壁江山”略显颓势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前100名基金销售机构的非货基金保有总规模约85453亿元。其中,24家银行合计非货基金保有规模38293亿元,占比近45%,超过54家券商、22家第三方及其他机构的规模。
随着行情的剧烈震荡,部分主动权益类产品的业绩以及回撤均不甚乐观,所有客户群体中,风险偏好更低的银行客户更“受伤”,而据基金代销数据,近年来银行渠道“半壁江山”的地位也在券商或第三方渠道冲击下显得岌岌可危。此前中金公司研报表示,银行代销基金的优势在于客户基础及客户经理人力干预,需要克服的痛点则是简单基金代销盈利空间收窄的情况下如何摆布产品货架、如何维持财富管理转型动力。
近年来,作为传统销售基金的主力,银行渠道却在销售压力下屡屡“操作变形”,成为监管开具罚单的主要对象,其中无证上岗、销售误导、合规风控管理不到位等成为违规“重灾区”。
当前,部分银行存在“营销指引”中对基金推介的话术设计不规范,部分用词可能对投资者产生误导等问题。此前有媒体报道,不少银行客户抱怨,家中老人被银行工作人员误导购买基金产品导致严重亏损。
有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发力代销业务,要健全代销业务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勤勉尽责义务。银行要对代销产品发行机构的信用状况、经营管理能力、市场投资能力、风险处置能力等开展尽职调查。同时也要加强产品代销的适当性管理。银行不应承诺投资者任何权益保障,要加强销售环节中的投资者引导,根据客户的风险等级推荐适当的代销产品。
标签: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