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只ETF标的纳入互联互通,今日正式生效!
根据港交所***公布,按照新的纳入标准公布最新的沪深股通合资格ETF名单和港股通合资格ETF名单,其中85只ETF新纳入陆股通标的,另有6只ETF新纳入港股通标的,于今日正式生效。
截至目前南北向可交易的ETF总数分别达到16只和225只,较两年前(港股通:4只,沪股通和深股通:83只)大幅增加。
ETF通再度扩容
两年前沪深港通纳入ETF以来,香港ETF市场的成交额稳步增长,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已经由2022年7月的98亿港元增长至2024年6月的120亿港元。港股通是香港ETF市场取得亮眼表现的主因之一,港股通下ETF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已由2022年7月的2.2亿港元增长至2024年6月的10亿港元。
最新公布的名单显示,南向港股通共有6只ETF调入,扩容后南向港股通将共有16只ETF,分别来自7家ETF发行人。
北向沪股通和深股通共有85只ETF调入,包括59只在上海证券***上市的ETF及26只在深圳证券***上市的ETF。具体如下:
此次扩容生效后,纳入互联互通的ETF数量大幅提升,其中易方达基金旗下共有19只ETF被纳入,数量位居行业前列。此外,扩容后的ETF产品数量覆盖了更为广泛的指数范围。据统计,新纳入的85只北向ETF来自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等27家基金公司,涵盖了宽基、行业主题、策略等多种类型。其中,有42只北向ETF跟踪了此前互联互通未覆盖的指数,新覆盖了36条指数,极大地丰富了ETF互联互通指数体系。
在这些新覆盖的指数中,有24条为行业主题指数,且多数涉及科技概念,如云计算ETF(516510)跟踪的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科技ETF(159807)跟踪的中证科技50指数等。在行业人士看来,这不仅有助于引入增量资金,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功能,也将进一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新纳入的85只北向ETF规模相对较小,二季末平均规模为10亿元,而此前已被纳入的141只北向ETF的平均规模则超过了110亿元。
这一变化得益于ETF互联互通标的范围要求的调整。今年4月,***发布了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其中提出了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的要求。随后,沪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放宽了对ETF的规模要求,降低了纳入和调出的门槛,并调整了对指数成份股属于沪深港通等范围的权重占比要求。
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互联互通ETF范围扩大后,境外投资者可以更好地借助ETF投资于A股不同类型的宽基、大类行业、细分热门赛道以及风格策略,提高布局A股市场的精细度、提升市场活跃度。
ETF扩容顺应全球投资趋势
ETF互联互通本月初刚刚迎来了开通两周年的重要时刻。两年来,除了标的数量的不断丰富,ETF互联互通的交易活跃度也在显著上升,成交额稳步提升。
Wind数据显示,自2022年7月开通以来,陆股通ETF月成交额已从最初的约4亿元增长至今年6月的215亿元,增幅超过50倍,累计买卖总额已接近2500亿元。同时,港股通ETF月成交额也从2022年7月的39亿港元上升至今年6月的181亿港元。
庞亚平表示,ETF互联互通可以有效推动两地资本市场的持续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促进ETF生态圈拓展和完善。
港交所认为,内地投资者对国际市场投资还有待提升,国际投资者对内地市场的投资比例也比较低,因此,内地投资者在跨境投资配置方面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例如,2023年内地的离岸投资组合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作为对比,美国的占比约为70%。ETF纳入标准调整后带来的新机遇有助促进跨境投资配置,连接内地与世界。
此外,这次ETF扩容也顺应了全球投资逐渐转向ETF市场这一大趋势。由于成本低且投资便捷等优势,2023年全球ETF资产达到11.6万亿美元,较2022年上升25.6%。
“随着内地、香港和全球的投资需求上涨,此次沪深港通ETF扩容有望在未来几年为ETF市场发展再添动力。对于香港市场的发展而言,这也是大好消息。扩大沪深港通ETF范围有助提升香港ETF市场的产品多样性和流动性,支持香港作为亚洲领先ETF市场的持续发展,也有助巩固香港作为投资内地的主要门户的角色。”港交所称。
来源:证券时报官微
标签: #ETF